毛泽东说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西安事变,转变时期也许会延长,因为一定要一种力量逼着他来转变,西安事变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十年的错误政策,这是客观上包含了这一意义,就内战来说,十年的内战,以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也就是抗战的开始。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直接促成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西安事变发生了。

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这段历史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巨大,我们不能忘记。若没有这次事变,国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没有这次事变,还会发生什么《西安事变》。总的来说,该剧依然秉承几十年来大陆主流观念对“西安事变”的评价,即认为该事件促成了国共合作全国抗日,“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不过,该剧不像以前的一些有关影视剧那样把蒋介石丑化成不堪入目的“卖国贼”,也不再把“西安事变”完全归结为张学良受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这使它减少了一些与历史真相的隔膜。

兵谏。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评价: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2010·鄂州)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2017·襄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018·鄂州)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展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刘少奇对“西安事变”是怎么评价的?对于“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给予张学良极高的评价。早在1937年1月1日,也就是张学良在南京被国民党军事法庭“审判”的第二天,刘少奇发表文章指出:“张学良在南京的行动,是有助于团结全国抗日,停止一切内战的方针之实行的,这不是表示张学良的无耻与投降,反而表示张学良为着团结全国抗日,停止内战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忠诚。张学良是请罪了,西安事变的一切责任他担负了,剩下来的还有什么呢。